低空经济中国六大区域市场与机遇
发布日期:2025-07-23来源:技术交易平台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资金的精准投入、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以及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低空经济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产业链各环节将紧密协作,构建起一个开放、协同、创新的低空经济新生态。从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到场景应用的拓展创新,从国内市场的深耕细作到国际市场的开拓布局,低空经济将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2025下半年,低空经济在政策支持、资金助力和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下,在我国六大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机遇。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产业和科技优势,引领低空制造与高端服务发展;中部地区依托农业和交通枢纽地位,拓展低空应用服务;西部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和地缘优势,打造特色低空经济模式;东北地区结合工业和农林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升级;华北地区凭借科研和城市资源,聚焦科技创新与城市应用;华南地区借助外向型经济和旅游资源,开拓跨境物流与特色旅游等领域展现独特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将其列为 “新增长引擎”,政策红利持续加码。在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国家级资金支持下,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在政策的东风下,低空经济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众多投身于该产业的企业和项目而言,如何巧妙借助政策性资金的力量,成为实现腾飞的关键。本文将深入剖析低空经济产业在全国范围六大区的发展机遇及前景,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六大地区区域特点及市场需求与产业的机遇预判
东部沿海地区
区域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区域,产业基础雄厚,科技研发能力强,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资源丰富。同时,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物流需求旺盛,旅游资源丰富,消费能力强,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条件。
中部地区
区域特点:中部地区包括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产业承接能力强。该地区农业发达,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同时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
西部地区
区域特点: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同时,该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发展低空经济对于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地区
区域特点: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技术基础。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拥有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和森林资源。
华北地区
区域特点: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丰富。该地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新兴产业的接受能力强。
华南地区
区域特点:华南地区以广东、广西、海南为代表,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经济环境。该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雄厚,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优势明显。同时,华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热带风光、滨海景观等特色旅游资源,且气候条件适宜低空飞行,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厘清了区域具备的条件前提,再说低空经济的核心——它本质上是一场“效率革命”。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之中:
空间维度:从“平面城市”到“立体城市”
低空经济最直观的变革,是对城市空间的重新定义。想象一下,城市就像一块多层蛋糕,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层是地下,有地铁、电缆、管道等基础设施;
第二层是地面,承载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交通;低空经济,则是城市新增的“第三层”,它并不破坏地面结构,而是通过合理的空域管理,将部分交通、物流、公共服务等功能转移到空中。这场空间革命的核心,在于构建一套前所未有的城市空中交通管理(UATM)系统,这套系统必须成为一个“超级大脑”。
图: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空中高速公路”分层行驶方案,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深圳的尝试
深圳是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试验田”。截至2024年11月,已建成249个各类低空起降设施,包括无人机快递集散中心、配送站点等,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空中物流网络”。其打造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就是一个典型的空间维度创新。
SILAS通过“5G+毫米波+卫星”空天地一体化的低空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算法。实时监控低空飞行器的运行情况,并动态调整航线,确保飞行安全。它不仅能够追踪飞行器的位置,还能预测天气变化、避开障碍物,并协调不同企业的飞行任务,确保低空空域的高效利用。这种“空中交通大脑”的建设,为未来城市的立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深圳的无人机送餐
从TOD到VOD的进化
随着低空经济的推进,未来的城市起降点将不再是简单的停机坪,而是演变为“垂直机场”。美国规划协会借鉴了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提出了VOD(垂直机场导向开发)理念。VOD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步行可达的半径内(如400~800米),将垂直机场、地铁、公交、办公、商业零售、住宅等功能高度融合。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还提升了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此外,VOD模式还将推动能源系统的升级。未来的垂直机场不仅是飞行器的起降点,还可能是新能源的“枢纽”。它需要具备智能充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等功能,为eVTOL、无人驾驶出租车等提供能源支持。这种“能源+交通”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绿色转型。在无城市不更新的今天,VOD模式为城市更新融入低空经济提供了探索方向。
图:伦敦滑铁卢车站VOD的规划概念设计
技术维度:从“各自为战”到“强强联手”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它并非单一产业的突破,而是多个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从电池、材料到通信、人工智能,每一个环节的创新都可能带来整个产业的跃升。
eVTOL的挑战与机遇
目前,eVTOL的核心挑战一个来自飞行控制系统(国产化),另一个则是续航能力。目前,主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260~300Wh/kg,而航空燃油的能量密度高达12700Wh/kg。这意味着,eVTOL的续航能力还远低于传统飞机,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为了突破这一瓶颈,行业正在积极研发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以及氢能技术。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经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能量密度将提升至400Wh/kg以上,从而满足eVTOL的长航程需求。
图:目前,多数eVTOL续航在15至30分钟之间
材料革命:轻量化与高强度的平衡
除了电池,飞行器的轻量化也是技术突破的关键。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eVTOL和无人机制造。例如,山东威海的光威复材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将碳纤维的成本降低到民用市场可接受的范围,为eVTOL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保障。此外,金属镁因其重量仅为铝合金的三分之二,且具备优异的减震和电磁屏蔽性能,也成为低空飞行器的优选材料。例如,陕西榆林依托其在镁合金冶炼方面的优势,为无人机和eVTOL提供轻量化材料,推动了当地低空经济的发展。
图:在吉林化纤集团吉林国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拍摄的,使用该公司碳纤维材料制造的无人机成品。
智能飞行:从“人控”到“自动”
低空飞行的安全性是首要问题,而自动驾驶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大疆无人机在消费级市场已经广泛应用避障系统,但对于载人飞行的eVTOL来说,主飞行需要达到L4/L5级别(即高度或完全自动驾驶)。 这要求飞行器配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高精度传感器,并结合AI算法实现实时避障和路径规划。例如,亿航智能的飞行器配备了多向感知系统,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避障,并通过5G网络与地面控制系统实时通信,确保飞行安全。
图:2024年3月19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的无人农场,农业无人机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线路进行自动喷洒农药作业(无人机照片)。
通信与导航:构建“无缝天网”
低空飞行器需要稳定的通信和导航系统,而传统的地面基站覆盖范围有限,难以满足低空空域的需求。因此,行业正在推动建设“无缝天网”,即通过5G+、卫星通信等方式,构建从地面到空中的全方位通信网络。例如,沃飞长空与四川航空合作,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为eVTOL提供远程监控和飞行管理服务,确保飞行器在偏远地区也能保持稳定连接。这种“天地一体化”的通信网络,将成为低空经济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基础。
图:“祥云”AS700载人飞艇在广西阳朔进行演示飞行(无人机照片)
应用场景维度: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
低空经济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通过提供高效的运输和作业方式,彻底改变传统行业的运作模式。
工业领域的“天眼”
在传统矿业中,无人机正在从“勘测工具”升级为“智慧矿山的眼睛”。例如,华为在新疆疆纳矿业的智慧矿山解决方案中,利用无人机与无人矿车协同作业,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开采前,无人机对采装区进行实时扫描,生成矿石品位的“热力地图”,指导挖掘机优先开采高品位矿石。运输过程中,无人机监控矿车的轮胎磨损和路面状况,预测故障并规划最优行驶路径。
装载后,无人机快速复核车厢的满载度,避免空驶或超载。这种“空-地”协同的智能模式,帮助疆纳矿业实现了单车年节省成本40万元,事故率大幅下降。
图:无人机+无人矿车协同作业,正在改变采矿业的效率
“干线-支线-末端”立体物流网
传统物流依赖大型货车和货机,而低空经济正在重构物流业,形成“干线-支线-末端”的立体物流网。例如,满载贵阳蜂糖李等生鲜农产品的Kodiak100飞机,从贵阳龙洞堡机场起飞,经2个多小时低空飞行抵达成都淮州机场。等候在此的丰翼方舟40无人机,用10余分钟便将货物精准投送至金堂县的顺丰末端网点,最终由快递小哥完成“最后一公里”派送。相比传统运输模式的多级中转流程,这种“干线运输+末端配送”全链路方案,使整体中转时长减少8小时。
同理,顺丰速运在重庆巫山推出的“无人机+低空货运”模式。通过无人机将脆李从果园转运至山下机场的集散中心,再借助低空货运发往城市,真正实现了“今天在树上,明天在嘴里”的时效,进一步兑现农产品的“新”价值。
图:顺丰通过三段式航空运输网络将实现36小时快递通达全国
全国各区域实践与资金适配策略
东部沿海:依托长三角、珠三角产业基础,重点申报 eVTOL 适航认证、跨境低空走廊项目,对接超长期特别国债;
西南山区:以应急救援、低空旅游为切入点,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与专项债;
西北地区:氢能无人机与农业、草原巡检结合,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构建产业链园区;
中部城市:聚焦无人机物流枢纽与产业园建设,利用地方专项债完善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已从概念培育期进入落地加速期。政策端通过空域改革、资金扶持打破发展瓶颈,产业链各环节需把握中央预算资金的技术导向、特别国债的战略属性、专项债的区域特色及政策性银行的长期支持,在物流、交通、旅游等场景中构建 “政策 - 资金 - 产业” 的良性循环。随着适航认证、基础设施等关键节点的突破,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
飞向未来,始于足下
低空经济的浪潮已经到来,它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炒作,而是一场深刻的、多维度的效率革命。它将重塑我们的空间感知、技术路径、商业模式乃至城市形态。对于渴望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的城市而言,切忌盲目跟风,陷入竞争内卷,或者仅仅停留在“买几架飞机、开几条航线”的浅层应用。购买eVTOL搞文旅观光,初期或许能吸引眼球,但当大家都这样做后,其边际效用会迅速递减,难以形成持久的产业竞争力。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站在了聚光灯下,而在于能否找到自己在未来天空中的精准坐标:
对于产业基础雄厚的城市,要思考如何推动“创新协同”。像山东一样,培育出一片由众多“专精特新”企业组成的、充满活力的“产业雨林”,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
对于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则要学习“局部突破”的智慧,像榆林一样,将自身的独特资源禀赋转化为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在某个细分赛道上挖出自己的“护城河”。归根结底,发展低空经济,是一场考验城市智慧、耐心和远见的“长跑”。它需要的不是一掷千金的豪赌,而是基于深刻洞察的精准落子。唯有通过扎实的技术突破、开放的生态协同,以及因地制宜的务实战略,才能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各地区应充分认识自身的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政策性资金支持方向,抓住产业发展机遇。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同时,企业和项目方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在低空经济这片蓝海中实现腾飞,共同推动我国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中航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