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药械企业如何在创新赋能下扬帆出海?
发布日期:2024-11-27来源:技术交易平台药谷观察
临近岁末,回顾即将过去的2024年,生命科学领域又出现了哪些新趋势?——出海无疑榜上有名。
张江药谷作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发源之地、希望之地,拥有海和药物、百济神州、和黄医药、德琪医药、君实生物、微创脑科学?、神通医疗、欣吉特生物等多家创新药械企业,他们凭借各自的创新产品,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出海之路。
License-out提质增量,张江创新药械开启“加速跑”
NextPharma?数据库显示,今年一季度到三季度,国内共发生147笔创新药、技术平台交易,其中License-in为25笔,License-out为73笔,在去年License-out全年交易笔数首次超过License-in后,今年License-out目前交易笔数更是在所有创新药、技术平台平台中占比近50%。
其中,张江药械企业参与的创新药、技术平台交易超过50笔,License-in近10笔,License-out超30笔,为中国的创新药械发展贡献坚实的“张江力量”。
今年,张江企业研发的多款创新药成功出海:
●2月,海和药物就自主开发的创新药MET抑制剂谷美替尼片(商品名:海益坦?)与大鹏药品达成在日本等地区的独家许可协议;6月,谷美替尼片在日本获批,并于10月11日正式在日本商业上市,售价约为国内售价的两倍。
●3月,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商品名:百泽安?)在美国获批首个适应症,并于10月正式商业上市,定价比K药/O药低10%以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同样在3月,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商品名:百悦泽?)在美国获批第五项B细胞恶性肿瘤适应症,泽布替尼在2024年上半年斩获11.26亿美元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首次上榜全球畅销药TOP100。
●6月、9月,和黄医药自主研发的呋喹替尼(商品名:爱优特?)由合作伙伴武田分别在欧盟、日本取得上市批准,成为上海首个在欧美日三大创新药主流市场获批的中国原创新药;10月,和黄医药宣布因呋喹替尼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销售额超过2亿美元触发,收到来自武田的2千万美元里程碑付款;11月,和黄医药宣布呋喹替尼由武田于日本商业上市,并将收到一项里程碑付款。
●8月、9月,德琪医药旗下的全球首个全新机制的口服选择性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商品名:希维奥?)接连在马来西亚、泰国获批上市,实现在亚太市场的9个国家和地区获批;同时,塞利尼索在韩国获批纳入医保并新增第三项适应症。
●9月,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在欧盟获批两项适应症;10月,特瑞普利单抗在印度获批上市,实现在全球三个大洲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上市批准。
图片
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张江企业同样取得了丰厚成果:
●2月,微创?心律管理GALI? SonR?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NAVIGO? 4LV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在日本获批上市,TALENTIA?和ENERGYA?系列的心律转复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及配套的可编程用户界面获欧盟认证;4月,TALENTIA?系列心律转复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在澳大利亚获批上市,EDIS?和GALI?除颤器系统在塞浦路斯获批上市,XFine?导线系列获欧盟认证。
●2月,透景生命设立新加坡全资子公司,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4月、6月、8月、11月,心通医疗的VitaFlow Liberty?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及可回收输送系统陆续获欧盟认证、在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韩国获批上市,并在智利、瑞士、印度尼西亚、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完成首批商业临床应用。
●4月,心脉医疗?的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Hercules? Low Profile直管型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Hercules?球囊扩张导管在马来西亚获批上市;8月, Hercules? Low Profile直管型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Hercules?球囊扩张导管在印度尼西亚获批上市;11月,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Reewarm? 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在哥伦比亚获批上市。
●5月,竞捷?医疗旗下的Megaloop?带袢钛板悬吊固定系统在美国获批上市。
●5月,司羿智能与意大利Orthobit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拓欧洲智能康复机器人市场。
●8月,方润医疗参与“中国医疗企业印尼实践营”活动,加快出海落地印尼市场进程。
●9月,微创脑科学?子公司神通医疗的NUMEN? Silk弹簧圈栓塞系统在美国获批上市;此外,NUMEN?可解脱栓塞弹簧圈在法国、尼泊尔完成首例商业植入,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阿根廷、巴西完成首例商业植入。
●9月,微创?机器人旗下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日本获批上市,并在3月完成海外首例人体手术。
●10月,欣吉特生物与CORCYM医疗达成海外战略合作,CORCYM医疗将为欣吉特牛心包人工瓣膜(“欣瓣膜”)提供除中国外的全球销售服务。
图片
此外,张江集团一直积极推动药械创新的跨境合作与交流:
●6月,张江集团组团20余家张江医疗器械企业“出海”新加坡,与康桥资本、XNode联合举办“张江医疗器械企业出海交流会”活动。
●8月,“张江集团海外创新中心(美国)”正式揭牌,推动中美间科技交流、创新合作。
●11月,张江协同聚力新质发展论坛聚焦“跨越山海 向新而行-探讨生命科学产业全球化布局”这一话题,邀请嘉宾共同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图片
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如何选择出海的方式与方向?
图片
对于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来说,不管是要打响品牌、提高知名度,还是想获得更多的收入,出海都是绕不开的道路。但这并不是一件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很多问题都需要提前思考规划甚至做出多种备案。
01 孤军奋战还是携手伙伴?
目前,生物医药企业的出海方式主要分为四种,不同的方式对技术、规模、成本等条件的要求也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收益和挑战。
??一、“造船出海”,即国内企业在海外独立开展临床试验、申报上市,是企业掌握主动权最高、成本和难度也最高的方式。“造船出海”的典型案例便是百济神州,百济神州不仅在国内北上广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更是在今年7月正式启用了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全新旗舰基地。根据财报显示,近6年来百济神州研发费用合计已超500亿元,研发投入规模位居A股医药上市公司断层式第一。
??二、“借船出海”,即国内企业负责药物的早期研发,通过专利授权、权益转卖等方式授权跨国企业负责后期的临床研发和上市销售,按照里程碑模式获取各阶段的临床成果以及商业化后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和黄医药便是采取这种方式,与武田达成合作,实现在美国上市48小时内开出首方。“借船出海”不仅能降低国内企业的资金压力和新药研发风险,还能在销售端借助合作伙伴的销售网络快速开拓市场。
??三、“大手牵小手”是浦东新区一直在推行的计划,包括2021年推出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明确指出鼓励龙头领军企业协同多方力量进行创新,拓展业务空间,带动小企业成长。大、小企业可以在技术或产品上合作,在不同环节中介入,目前也有众多企业在尝试中。
??四、“NewCo”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模式,即将公司核心产品的海外权利授权给海外成立的新公司(New Company),同时引入海外基金,搭建国际化管理团队,以公司海外上市或被并购实现退出。相比传统的License-out,NewCo在出海的同时,还能额外满足增加项目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减少技术和信息交流的阻力、获得融资等需求。艾力斯曾和ArriVent达成海外授权合作协议,将伏美替尼在除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外的全球独家开发及商业化许可权授予ArriVent,并获取ArriVent 4000万美元首付款、超8亿美元总交易金额及部分股份。
02 欧美主流还是一带一路?
从全球来看,欧美日三大主流市场占据了约80%的创新药市场规模,同时,三大主流市场的定价往往远高于国内定价。
例如,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国内医保定价为5440元/盒(80mg*64粒),在美国定价为12935美元(120粒/瓶),平均每粒在美国的定价是国内定价的9倍有余;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定价为8892.03美元/瓶,同规格产品在国内医保价格为1912.96元/瓶,在美国定价是国内定价的33倍有余。
高收益的主流市场也存在更高的准入门槛。想在主流市场上市的创新药,往往需要在当地进行注册申报、临床试验等流程,国内的临床试验数据并不能完全直接使用。同时,企业也需要付出更高昂的费用。以美国为例,自今年10月1日起,美国的NDA/BLA申请费再次“涨价”,需要临床试验数据的申请费约为431万美元,不需要临床试验数据的申请费约为215.5万美元。
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认为,创新药对于欧美市场是“锦上添花”,对于东南亚国家却是“雪中送炭”,中国的创新药如果能进入“一带一路”国家这片蓝海,那将是万亿级市场。
以东盟为例,据海关总署2023年12月公开数据显示,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而东盟国家多数本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对进口药品依赖性大,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等国进口药品费用消耗占比均超过50%,消耗量巨大,但主要以跨国药企原研药为主。同时,由于人种的相似性,东盟国家与我国疾病发病特征较欧美也更为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东盟国家没有较为统一的市场准入政策和监管机制,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要求,而部分国家由于本土生物医药产业不够发达,甚至不具备完全自主测试、认证创新药的能力,而是严重依赖美欧等严格监管国家的决策结果。
03 解决之道:善于“利用”当地特点
企业在出海时,无论是选择自主出海,还是寻找合作伙伴,都需要研究了解出口市场的法律法规、营商环境等特点,这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以老挝为例,虽然老挝人口数仅有约763万人,人均GDP也仅为约2075美元,但老挝是世界上唯一允许生产仍在专利保护期限内药物的国家,不过相关药品注册法规也要求该药品只能在老挝国内生产、销售,且必须有老挝当地的持有人。
又如,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人口数约为2.78亿人,人均GDP约为4940.6美元,马来西亚人口数约为3430.85万人,人均GDP约为1.16万美元,虽然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数量是马来西亚的8倍有余,但印度尼西亚的医药市场总量仅为马来西亚的3倍,印度尼西亚国民在医药上的花费有限。
而欧美地区,由于人种、文化、饮食等差异,疾病发病特征与国内存在明显差异,如国内肝癌标化发病率约为15.03人/10万人,欧美大部分地区则不到10人/10万人,个别地区甚至不到6人/10万人。
图片
张江作为创新的热土,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涌现出一批创新医疗器械,这些创新产品也正在奔赴海外,焕发出新的生机。未来,在作为创新药械的诞生地、始发地的张江药谷,身处其中的创新企业将实现从“书架”到“货架”,从“paper”到“money”,更要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并从张江出发,走向地球的不同角落。
来源:张江药谷